支座病害整治策略和難點分析及技術控制要求
1、活動支座位移量超限
這類病害主要集中在連續梁邊墩支座上,由于在支座安裝時,施工單位未能按照設計要求提前設置預偏量,由于溫度及收縮徐變的影響,在梁體在伸縮時,支座上座板下的不銹鋼滑面不能與下盤的耐磨層完全接觸,不僅增大了摩擦系數,加大了活動支座的受力,進而影響梁的受力情況,另外由于支座下盤的滑動面與上座板非設計滑動部分相接觸,造成耐磨層受損,使其使用壽命縮短(。經現場測量,在冬季位移值超出限值25 ㎜,根據《鐵路橋隧建筑劣化評定標準 支座》(TB/T2820.3-1997)中的相關條目,超過10 ㎜就應著手進行整治。
2、支座偏壓
在橋梁支座設計中,支座的上座板必須與梁底預埋的調平鋼板保持密貼,使其上部荷載通過支座均勻傳遞到墩臺。
(1)支座上座板預埋定位套筒由于施工偏差突出于調平鋼板,與支座上座板直接接觸,上座板處于理點受力狀態,發生變形扭曲。
(2)梁內預埋的調平鋼板所起的作用是為了保證支座頂面與梁接觸部位承水平狀態,使其均勻受力,但在施工出現頂板不平,上座板與梁底部分接觸,座板傾斜,最大達4㎝,一側上座板幾近與下座板相抵,使得支座的受力狀態發生改變,同時影響梁體的正常伸縮。
支座病害整治策略
通過現場的調查和分析,根據不同類型的支座病害,采取不同的整治方案。
1、活動支座位移超的整治
根據設計資料,連續梁邊墩支座預偏量為35 ㎜,設計最大位移量為50 ㎜,現場病害支座最大位移超限25 ㎜,總計75 ㎜,為保證上座板銹鋼滑動面與底盆耐磨層完全接觸,增大上座板不銹鋼滑面的尺寸,使其最大位移量達到100 ㎜,由于耐磨層受損,在更換上座板的同時,支座下盆也一同更換。
2、支座偏壓整治
(1)針對定位套筒突出的問題,割除超出部套筒,換掉變形扭曲的上座板,以保證上座板與調平鋼板完全接觸。
(2)針對梁內預埋的調平鋼板不平的問題,由于其埋入梁內并焊在梁內的鋼筋上,已無法對進行調整,根據現場各支座的實際情況,測量調平鋼板偏差值,根據偏差量加工楔形上座板,使其與與帶有坡度的調平鋼板密貼,使上部荷載的重量均衡地傳到支座下盆。不得減少原有支座部件的厚度和強度。
(3)由于支座長期脫空偏壓,其下盆承壓部件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形,在更換支座上座板同時,下盆同步進行更換。
(4)為保證橋上線路的穩定,支座更換前后的線路標高應保持一致。
3、支座更換工序
腳手架搭設→墩頂頂面砼基面整平→頂升設備安裝→頂升設備調試→試頂升→正式頂升→支座拆除→墊石頂面及梁底找平處理→新支座安裝→落梁→電客車壓道→支座及墊石外觀處理→清理現場
三、支座更換重點、難點分析及相應的技術控制要求
由于支座更換施工是在地鐵已開通運營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實施過程中既要考慮到結構本身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保證施工安全,又要考慮施工時間的控制,避免對次日地鐵的正常運營產生影響,同時橋梁頂升對橋上相關設備設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需在頂升前進行拆除和落梁后恢復。
1、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上述支座整改方案,都需要結合梁體抬升才能實,在此過程中連續箱梁承受了與正常工作時反向的彎矩,此時的受拉側在正常工作時受壓,僅配了少量的抗拉鋼筋,可能會出現混凝土開裂,尤其是頂落梁期間,必須保持高度的同步性。
2、 梁體頂升方式的選擇
梁體的頂升是通過布設在各墩頂的千斤頂來實現的,為確保各點起落的一致性,采用目前較為成熟的同步頂升技術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技術要求,其原理是通過算機根據監控傳感系統(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反饋的信號數據,控制液壓系統(泵站、油缸、油路等)的頂力分配,從而實現整個梁體的同步頂升,可以將梁體起落過程中的附加應力減少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證結構安全。
3、千斤頂的布設要求
頂梁所需千斤頂型號根據梁底到墩面的凈高度考慮選取,千斤頂數量根據所頂起的梁體自重及其上部荷載總重結合所選千斤頂的型號確定,為確保安全,原則上千斤頂的頂升力不得小于其上部荷載總重的1.5 倍。起頂位置應盡量靠近支座,為避免起頂位置混凝土因應力集中而發生破壞,需在千斤頂上下各安設厚度不小于20 ㎜的鋼板,面積不小于千斤頂底座面積的3 倍。同一聯梁的千斤頂型號應保持一致,并準備足夠數量的鋼抱箍。
4、梁體起落控制
在超落梁過程是是整個施工中最重要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極易發生因梁體受力不均勻而產生集力集中造成梁體扭曲、開裂,甚至是滑移及傾覆等問題,因此必須做好以下幾個環節的控制:
(1)頂升控制:因為梁體荷載存在分布不均的特點,分散布置在其下千斤頂的液壓缸的承載力也各不相同,主控系統通過稱重裝置(壓力傳感器)按照各液壓缸上部載荷自動調整壓力,以保持梁體頂升的一致性。
(2)位移控制:通過頂升系統的位移傳感器獲得各頂升點的位移量,自動控制各頂升點的供油壓力值,相鄰點的位移偏差值控制在0.2 ㎜;安設在梁體上的百分表同時起到雙重控制的作用。
(3)應力控制:在梁體頂升時所受拉力最大處安裝的應力傳感器可時時反映梁體超落時的應力變化情況,以梁體混凝土抗拉應力的80%作為控制值。
(4)起落梁速度的控制:初使起落速度控制在1mm/min,起落3 ㎜后,各點監測值無變化后可造當加快起落速度,但不宜超過2mm/min。
(5)在起落過程中,若監測值發生異;蚴怯吐、閥門處出現滲漏等異常立即停止起落作業,加設鋼抱箍,查明原因并得到處理后方可繼續作業。
5、 梁體移位控制
雖然梁體為同步頂升,理論上梁體不會存在出現縱向及橫向的滑移,同步頂升系統可以隨時糾正梁體在頂升過程中出現的梁體傾斜,但從安全角度出發,利用墩臺及其上防落梁裝置制做防移支架,限制梁體發生較大移動,同時備好糾偏千斤頂在以備不時之需。
上一篇:橋梁支座更換需要檢查哪些重要因素
下一篇:混凝土裂縫的主要原因處理方法